大公网

地方 > 甘肃 > 正文

热闻

  • 图片

黄建平:西部“百年不遇降水”增多须防范洪涝

  大公网兰州14日电(记者柴小娜) 甘肃“两会”期间,政协委员、现任兰州大学大气科学院院长黄建平就洪涝灾害防治工作提案,认为近年来,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,我国西部地区降水增多,洪涝灾害以及次生的地质灾害频发,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,须多举措防范洪涝灾害。

  黄建平说,甘肃位于我国西部,地域辽阔,地处黄土高原、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的交汇地带,地形地貌复杂多样。且位于大河、大江的上游地域,江河较多,自古洪涝灾害频繁。

  他举例称,刚刚过去的2013年,甘肃发生多次严重的洪涝灾害,其中,天水2013年接连发生四次特大暴洪灾害,造成122万人受灾,21人死亡,经济损失达82.75亿元。环县和华池县7月暴雨引发山洪,造成生命及财产重大损失。

  他称,由于夏季降水及强降水的增多,导致甘肃特大洪水频繁出现,农田受灾面积增大。而耕地面积扩大,基础设施向洪灾风险地域扩张以及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等,使山地水土流失加剧、平原河流缩短、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更加严重。

  他说,“百年不遇降水” 越来越多,洪灾致死比干旱多出3-4倍。据2006-2012年水利部发布的《中国水旱灾害公报》统计,近7年甘肃省由于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为326.25亿元,全省因灾死亡人口为1792人,受灾人口为1222.6万人,农作物的受灾面积为112.06万公顷。

  他提出,当地政府在制定村镇建设规划和审批群众宅基地时,应避开洪水、泥石流、滑坡等不安全地带,并根据不同频率的洪水造成的危害程度将滞洪区分级管理。

  此外,他还提出:一是加强暴雨洪水的预报,设置气象雷达站或雨情、水情测报站,提高暴雨天气预报的准确度;二是建设县乡各级电话通讯和乡村广播网络;三是开展治山、治坡、治沟工程、封山育林、育草等水土保持工作,保护和恢复山坡的天然植被;四是建立完善的洪水防御体系和制度,统一提高防御标准,加强完善城市排水泄洪系统,以免造成内涝灾害等多项举措。

  • 责任编辑:寒洛

人参与 条评论

微博关注:

大公网

  • 打印

数码频道

更多
参与互动
关注方式:
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